标题: 《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评估报告
索引号: 11370300MB28560647/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1-14 发布机构: 淄博市大数据局

《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2022-01-14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评估报告

 

一、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列为2017年市重大行政决策,于2017年9月30日正式印发施行,是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首个纲领性文件,实施周期为2017年—2021年。我市于2019年列为山东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并于2021年顺利通过试点评估验收。

为发挥重大行政决策的引领作用,为下一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市大数据局组织开展了《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评估工作。本次评估工作将《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与我市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评估进行结合,由市大数据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同时邀请了省有关专家参与,通过资料搜集、指标研判、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评估,形成《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评估报告。

二、评估内容

《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作为我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文件,符合我市建设实际和发展预期,为各部门信息化项目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各领域智慧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对我市争创数字化标杆城市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国家、省大数据战略,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统筹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城市升级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已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效。

(一)提前谋划,规划编制全国超前。2017年9月,在广泛调研、多方论证基础上,参照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编制印发了《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淄政发〔2017〕15号)及实施方案,为全市推进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大数据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依据。规划中明确提出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4+3+3”总体结构,即四大支撑体系、三大基础和三大智慧应用体系。同时,按照保障先行、可实施优先的原则,将总体架构与可操作的工程项目结合起来,在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基础上,规划实施“10996”专项工程。

(二)深化改革,体制机制率先“破冰”。2018年在省内率先将新型智慧城市体制机制建设纳入全市“十个率先突破”重点任务,出台了《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体制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18〕16号),通过组织领导体制、协调推进机制、管理运营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等建设,率先破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体制不顺、职能交叉”等障碍。项目管理方面,制定印发了《淄博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淄政办字〔2017〕29号),实行“不共享、不立项、不拨款”的“三不”项目管理模式,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审核、验收和绩效评估等全流程监管,并将信息共享作为项目立项审核、竣工验收和经费安排的刚性要求,形成了实现项目统筹、信息共享、节约资金“一举多赢”,被省政府领导赞誉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淄博模式。

(三)紧抓机遇,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出台《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策划一系列重点工作,分为巩固基础阶段(2020年3月-2020年10月)和推广应用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分步推进实施。应用场景及推广经验方面,“健康淄博”一卡(码)通、“1+3+7”智慧旅游体系、地下管线大数据智慧化应用、智慧教育平台、智慧农业等建设稳步推进;地方标准方面,形成群众办事服务、生活服务两项标准;资金方面,设立“数字淄博”专项资金,形成专项财政资金引导、多渠道资金参与的多元投资局面;运营模式方面,设立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数字淄博运营发展有限公司,形成长效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四)集约建设,数字政府跨越发展。电子政务外网方面,持续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统一规范管理,建成骨干万兆、接入千兆、联通和移动双线接入的电子政务外网,形成横向连通市直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区县、镇(街道)、村(居)五级的电子政务外网体系。政务云方面,按照“一级平台、多级应用”原则,建成全市政务云平台公共云、智慧云、行政云,为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提供云服务支撑。数据共享开放方面,建成全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实现国家、省、市数据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互通互用,数据资源共享范围基本全覆盖。政务服务方面,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设,不断完善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爱山东”APP淄博分厅,功能,实现高频政务服务及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办”。

(五)合力共治,“一网统管”初步建成。借鉴上海市“一网统管”建设经验,制定出台《淄博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组织架构、综合指挥中心、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云数网端”基础支撑能力五大领域,提出一系列建设任务,加快建立健全“市区联动、条块协同、合力共治”的“一网统管”运行体制,构建协同联动的综合指挥平台,为风险监测预警、重大事件应对处置、应急管理科学决策、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一网统管”市级主平台已完成部署,实现业务系统“应接尽接”、数据资源“应汇尽汇”、城市指标“一屏展示”,打造形成一系列应用场景。

(六)数据赋能,智慧应用“多点开花”。智慧公安方面,国内首创“长距广角非现场抓拍系统”,建设了天网大数据多维应用平台和交通事故处理“图侦工作室”。智慧管线方面,针对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大数据分析利用,已实现水、电、气、暖等七大类28种管线数据集中管理和全面应用,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智慧国土方面,作为首批“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已集成和共享全市最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000万余条公共专题数据、50多个类型的地理国情数据、城市总体规划等7大类空间规划数据和公安卡口等8大类实时感知数据。智慧环保方面,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了辖区所有镇办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全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实现了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的24小时连续监控。智慧文旅方面,着力构建“1+3+7”智慧旅游体系,已实现一部手机“玩转淄博”。智慧教育方面,积极推广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智慧农业方面,全国首个“盒马市”落户淄博,全力促成与国内一流高端平台和数字农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打造成全国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农保姆”APP是国内首家设施农业标准化服务管理系统。智慧医疗方面,所有市属医疗机构以及区县可通过淄博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健康淄博一卡(码)通快速推进。智慧气象方面,建成国家级新型自动气象观测站8个,能见度仪、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和降水天气现象仪各8套,实现了每个乡镇建有1处自动气象观测站的100%全覆盖。智慧人社方面,积极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全市社保卡持卡率96%以上,102项应用开通率达90%,全面实现了社保卡自助挂号就诊、门诊就医诊间结算、住院出院护士站办结等功能。

(七)聚力变革,数字经济初具规模。制定出台《淄博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快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热点、开展企业培育“沃土行动”、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等领域,制定18条扶持措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引领。以园区、平台为载体,加快形成“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数字+赋能、科技+金融”的数字产业生态,已形成淄博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爱特云翔大数据产业园等6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和卓创资讯大宗商品大数据智库平台、齐鲁云商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等8家省级数字经济平台。山东理工大学列为首批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淄博职业学院列为首批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形成了“政产学研”协同发展体系。

(八)因地制宜,智慧社区亮点频现。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第3部分:智慧社区指标》有关要求,围绕文化教育、养老服务、创业服务、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绿色低碳、党建特色等建设方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打造符合实际、群众满意、特色鲜明的智慧社区(村居)。目前全市26个社区(村居)入选第一批省级支持建设的智慧社区(村居)试点,各智慧社区(村居)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党务、政务、商务、文体、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服务模式。

经评估,我市新型智慧城市49项指标得分率达到88.6%,圆满完成《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和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任务。

三、存在问题

从评估结果来看,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存在以下短板弱项:一是部分部门、企业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数据共享开放意识不够;二是数字基础设施改造动力不足,支撑能力有限;三是惠民应用场景不够丰富,百姓的获得感、参与感不强;四是数字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

四、打算建议

以本次评估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标提速、扩面提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提升建设指标。结合评估情况,进一步优化提升各项指标建设水平,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样板间”。

二是推动建设“城市大脑”。推动“一网统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区联动、条块协同、合力共治”的“一网统管”运行体制,打造“全域感知、全时响应、全息智研、全程协同、全效处置”的“城市大脑”,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三是深入挖掘淄博经验。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进一步挖掘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特色亮点和典型经验,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一批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场景。同时加强示范推广,铸造淄博特色新型智慧城市品牌。

四是加快区县试点建设。加强对各区县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的指导和协调,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智慧应用场,力争全部区县列入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五是探索长效运营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形成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和投入有保障、建设可持续、稳定长远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