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数字化改革打造交管勤务新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伴随着各种矛盾的出现,更加凸显出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自身战斗力对公安机关的重要性。通过信息化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智慧公安系统的重要课题。“情指勤舆”一体化合成作战系统可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共享、警务部门无缝衔接、技术手段高度融合的一体化运行,形成“情报-指挥-勤务-舆论”一体化警务作战模式,提升警务合成作战效能,使接警更高效、调警更顺畅、出警更精细、处警更规范。
2021年以来,围绕临淄区“数字化发展”理念,临淄交警大队发挥合成实战中心作用,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数据研判、警情分析,做精做细重点区域道路视频巡逻、重点车辆动态监控、过车数据精准管理等工作,推行“情指勤舆”一体化勤务新模式,逐步构建起“系统支撑研判、情报指挥勤务、精准布控查缉、科学反馈评估”的交管勤务新模式,达到巡逻密度、主动发现能力、现场查获率、路面防控能力全面提升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1.大力推进勤务事故一体化机制改革。为提升警务效能,2021年,临淄交警大队从体制机制改革着手,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将事故快处快赔工作纳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率先推出“勤务事故一体化改革”, 借助大队指挥总台、350兆对讲机系统,建立了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置机制,准确把握适用快速处置现场的各种情形,提高驾驭能力,做好现场责任认定与调解等工作。二是设置网格快赔专家。为进一步提高接警效率,最大程度减少因交通事故撤场不及时造成的交通拥堵,创新推出“网格快赔专家”机制。将勤务中队数字警务室作为大队接警台的延伸,第一时间将事故过程固定在“桌面”、将事故责任推送至车主“耳边”,解决了“警力少、接警不及时”的问题。三是持续落实货车科技管控机制。按照“情报导防、圈网封控、线上线下、疏堵同步”四项机制,织密立体管控网络。
2.夯实科技平台基础建设。一建设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对现有智能交通管控平台进行升级,接入现有平台的过车、视频数据、对接高德地图交通通行指数、接处警数据、警车警员GPS数据、六合一业务数据,通过“一张图”,对警情、警力、路况、违法、事故进行可视化展现,分层级展现各类数据详情,为领导决策和分析研判提供平台。二是建设统一的信号机管控平台,在临淄大道试点绿波带,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实行绿波控制,逐步实现区域协调控制,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同时,制定信号管控平台的进入标准,对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信号机接入提出要求,实现绿波建设长远规划。三是建设“交通设施数字化一张图”系统,将监控设施、信号灯、交通设施等设施要素全部在电子电子地图上数字标注,一健扫码,每个设施的类型、编号、运维等信息底数清、情况明,按照“日巡查、日研判、日整改”模式,及时派工进行维修,并逐步建立科技设备自查工作机制,主动发现问题、排查故障,确保设备运输正常有序。
3.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打造智慧交通大脑。加强与爱特云翔等科技领先公司的深度合作,整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相关数据资源,建设交通管理的中枢和大脑,实现数据资源池的汇聚和整合,为扁平化指挥提供数据支撑。
4.成立大数据研判工作小组,深化数据分析应用。为使数据发挥更大价值,临淄交警大队抽调相关科室业务骨干成立大数据研判中心,专门负责研究落实大数据分析研判指导实战工作,统筹规划全区交警大数据研判平台的研发建设,分析研判各类交通管理数据资源,为指挥调度、勤务管理、事故预防、业务监管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二)特色亮点
1.打通交管数据信息壁垒,实现对人车信息关联。利用数据魔方打通驾驶人档案、机动车登记信息、事故信息、违法记录等多类交管数据信息壁垒,实现对驾驶人和车辆的信息关联,今年以来,大队通过卡口过车图像、视频等手段固定违法证据35起,并通过电话召回的方式与驾驶人取得联系,用扎实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击溃驾驶人的心理防线,让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交通违法事实,主动接受处理,其余录入非现场系统落实处罚。
2.“智能分析+二次研判”重点锁定假套牌行为。充分发挥交通指挥集成平台综合分析研判的“龙头”作用,创新构建“以多维度感知为导向的重点打击”工作模式。对行经辖区的车辆信息、过车频率、交通流量等数据以及经常途经辖区的“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车辆进行分析研判,通过“智能分析+二次研判”“科技+警力”的方式全面梳理排查涉嫌套牌假牌大数据,从嫌疑车辆出现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停留时间以及卡口抓拍图片中驾驶人外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不断缩小“落地查车”空间,为交通指挥、溯源管理、缉查布控提供有效支撑。今年以来,累计分析研判350余条,查获假套牌车辆80起。
3.建立“末端整改+前端预防”隐患整改模式,对交通安全隐患整改实行 “清单式”管理。在“前端”,优化双时勤务模式、矩阵勤务模式,勤务打击更具针对性。通过召开会议、深入企业检查、约谈安全责任人、下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实施“黑名单”管理,推进联合惩戒倒逼。在“末端”, 邀请专家参与事故深度调查处理,对实战中心分析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有针对性的落实设施升级改造工作。今年5月23日—6月2日,在全区国省道、县乡道与村道的平交路口需增设减速带点位100处。
4.实现对各类数据的精准分析、深入应用。临淄交警大队实战中心集警情、社情、舆情于一体,包含大量日常假套牌、群众举报交通违法、舆情反应交通违法或交通管理建议等数据。为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大队实战中心将现有情报来源进行归纳汇总,在充分利用现有传统情报手段的同时,深挖“隐性”情报价值。在舆情问题方面,在过往接受-回访-答复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对于多次反映的舆情及时主动开展预警,对于多发的舆情及时指挥中队警力向问题路段倾斜,变被动为主动。在其他情报方面,改变彻底扭转现有情报应对体制,对各类情报信息进行深加工,比如一起交通事故可能会反映出的交通设施的缺失、设置不合理,可能反应出的特定时间、地点中的突出交通违法,可能反映出的宣传工作跟进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指挥,真正解决基层民警“何时干、干什么、怎样干”的问题,使事故防控达到了精准化。自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共分析研判各类重点违法500余起,占大队同期90%,极大解放了路面警力,提高了精准打击的效率。
(三)应用成效
1.实现警力效能最大化。依托事故高发时段波动分析法,实施“早晚勤务”。定期对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和现场执法时间进行波动分析,找出事故发生时段与现场执法时段的“谷值”、“峰值”之间的最大间隔,由此制定实施“早晚勤务”模式,指导中队民警加大一早一晚的管控力度,解决基层中队“何时干”的问题,确保将有限的警力用在最关键的时段,从时间上实现警力效能最大化。同时,为解决南部山区夜间警力少、货车秩序乱的问题,利用实战中心对淄江路、冯北路、南沣路等过车数据进行研判,对通行流量、违法进行预警提示,及时指导路面警力疏堵保畅、违停治理、事故现场处置和重点违法查处,实现了路面执勤执法效能的大提升。
2.有效提升现场处罚的“含金量”。依托交通事故与现场执法关联性分析法,实施“挂钩勤务”。定期分析每条道路的交通事故与该路段的现场执法之间的关联性,计算出重点路段事故数量与执法数量的“关联匹配值”,找出引发事故的高发违法行为及管控薄弱点位,盯住事故高发区域和高发违法行为加大警力部署,有效指导了警力“干什么”的问题,并在早晚勤务的基础上形成“挂钩勤务”模式,有效提升现场处罚的“含金量”。
3.效提升现场执法对事故防范的“正向影响”。依托“一张图”可视化热点分析技术,实施“热点勤务”。为解决传统情报分析结果多为文字报告、图表报表,研判结果展现不够直观的局限性,大队实战中心应用excel实现对交通事故、现场执法在地图上的热力可视化呈现,并由此创新建立了以“地图可视化分析-图上推演-跟踪执行-效果评估”为闭环的“热点勤务”模式,有效提升现场执法对事故防范的“正向影响”。
临淄交警大队实战中心将更加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以推动数字化发展为主题,以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靠前一步,主动作为,推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