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打造智慧城市升级版
当前信息时代下,信息化浪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服务,从日常工作到生活细节,信息化场景无处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作业。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紧抓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助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信息化成果不断涌现。
强化智慧平台支撑
延伸服务“触角”
PC端事项全覆盖。
高新区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工作,梳理、发布区级“7+1”类政务服务事项共计936项,实现办事指南全公开,申请人可在淄博市一网通办总门户进行事项查询、咨询、申报以及服务评价。对于可全程网办的事项,保证网申渠道全畅通,申请人只需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即能实现全流程的电子化办理。
移动端申报多样化。聚焦企业、群众高频办理事项和“关键小事”,高新区以“掌上应用”为智慧化审批切入点,统筹医保、人社、公积金、行政审批等多领域,策划推出28期“情景化”审批指导栏目,以视频解说的方式可视化、沉浸式指导申请人通过微信小程序、“爱山东”APP以及其他应用程序“一次办好”审批业务,增强与企业和群众的互动,拓展政务服务新空间。
24小时智慧服务终端优化布局。结合高新区企业聚集的特点,在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4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淄博综合保税区和智能制造中心2个企业园区以及22个村(社区)布设32台智慧自助终端设备,推进政务服务圈向“24小时智慧服务”时代迈进。
拓展数字场景应用
提升服务“效率”
智能+“零填写”。依托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电子证照系统等基础支撑,实现个人信息预填、申请材料复用、电子证照“免提交”共享,通过PC端、移动端、自助端优化,减少表单填写内容,压缩办事时限,实现业务申报、办理、出件等“智能办理”服务。
数据+“自动提醒”。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系统分析研判数据信息,自动检索、匹配许可证即将到期或营业执照变更后需进行许可证联变的市场主体,为申请人提供“政务闹钟”提醒,目前已精准推送提醒信息2309条,惠及市场主体2219家。
场景+“远程智慧勘验”。在保证勘验内容不变、标准不降、质量不减的基础上,利用“爱山东”微信小程序“远程视频勘验”模块进行视频勘验,打破时空限制,解决现场勘验工作中交通不畅、位置难寻、时间冲突等问题。勘验表单及视频勘验全过程录像同步上传至云端备份,形成“电子版”勘验档案,方便查验回溯、提高勘验工作的透明度。目前,远程智慧勘验的预约、进行、整改已覆盖33个市县两级事项。
聚焦群企个性需求
促进服务“增值”
打通执业注册全程电子化服务路径。从“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从“有纸化”到“电子化”,高新区改变传统登记注册模式,优化运转流程,将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专网系统产生的实时新增业务数据直接推送至市政务服务平台,为开展数据共享应用、主动精准服务等创新举措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专网系统生成的电子证照数据跨平台、跨事项流动,实现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等业务证照免提交。高新区412名护士394名医师办事实现“零纸质”“零跑腿”。
探索医护领域“打包办”办理。从母婴保健、放射人员事项入手,推行“多表合一”,实现“一表承诺、一表申报”。整合申请材料,对批量办理同一业务重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精简、优化,变多套材料为一套材料,实现“一次提交、打包办理”。配合市级部门开发批量打证、电子证照批量制发等功能,实现“打包审核、批量发证”。推行“打包办”以来,共为38名母婴保健服务人员和放射工作人员办理母婴保健服务人员资格认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证。
开展医护领域无感智办护航行动。为避免护士执业证“到期未延续”等情况,依托全省首个“智慧咨询”平台,对接各类业务系统、整合归集分析各类历史数据,通过数据自动比对、后台自动生成数据模块等方式,对证照类型和有效期信息进行识别,以短信智能推送的方式,帮助申请人及时了解证照期限情况,按时完成延续注册,助力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截至目前,已发送护士执业证照到期提醒232条。